太田痣是什么样子
A-
A+
寻美
2016-05-09 12:09
91 评论
太田痣是什么样子的?太田痣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,不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色素沉着,亦可累及其他脏器,从太田痣而表现出一系列合并症。生活中胎记的存在是很普遍的,但是有很多的朋友不知道太田痣是什么样子的,所以,今天,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太田痣是什么样子的。
太田痣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,不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色素沉着,亦可累及其他脏器,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合并症。太田痣多见于黄种人和黑种人,而白种人中少见。太田痣发生于颜面部,常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障碍。太田痣的病变位于真皮,治疗方法主要包括:化学药物剥脱术、冷冻疗法、磨削术、外科手术、二氧化碳激光、氩离子激光等。
太田痣和伊藤痣好发于有色人种, 如东方人及黑人。皮损为淡青色、灰蓝色、褐青色至蓝黑色或褐黄色的斑片或斑点,斑片中央色深,边缘渐变淡,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小结节。斑点呈群集状分布,疏密不一,或中央为斑片,边缘为斑点。皮损的颜色因日晒、劳累、月经期、妊娠而加重。有的青春期变深扩大。本病常见的受累部位为眶周、颞、前额、颧部和鼻翼,即相当于三叉神经第、二支分布的区域;单侧分布,偶为双侧性(约10%左右),约2/3的患者同侧巩膜出现蓝染,结膜、角膜、 虹膜、眼底、视神经乳头、视神经、眼球后脂肪及眶周骨膜也可累及。
太田痣多见于黄种人和黑种人,而白种人中少见。在日本,发病率据报道为0.89%,而国内的调查则显示为0.16%,低于日本的水平。太田痣多发于女性,男女之比约为1:4,起病年龄自出生至80岁不等,而约55%的患者于出生后2年内发病,其余大部分于2-10岁时发病,青春期后发病者少。据一项调查显示:出生即发病者23.3%,0-1岁发病者25%,1-10岁占10.8%,11-20岁占36.2%,21-26岁占4.6%。可见太田痣的发病高峰有2个:婴儿期和青春期,这可能和垂体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。
太田痣可合并持久性蒙古斑,并发伊藤痣、蓝痣和血管瘤,亦有报道前房角因色素增生受阻而导致青光眼,合并神经耳聋、眼球后退综合征,同侧先天性白内障和上肢萎缩。太田痣终生不消退,无自觉症状。恶变的机会极少,文献上曾报道本病合并有虹膜、脉络膜恶性黑素瘤、恶性蓝痣。伊藤痣属太田痣的范畴,除分布部位不同外,两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完全相同,主要分布于一侧的肩、颈侧、锁骨上区等后锁骨上及臂外侧神经所支配的区域,有些病例可伴发同侧或双侧太田痣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太田痣是什么样子的,现在大家应该都是有所了解了吧。后,专家提醒大家,想要手术去太田痣胎记的朋友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,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是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人员的,我们将竭诚为你服务的。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
【在线咨询】